耕地保护是事关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今年以来,遂宁、绵阳、眉山等地自然资源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持续加强耕地保护
遂宁市

遂宁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印发《遂宁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田长制。
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分别由同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田长,由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分片区落实相关工作。设立田长制办公室,负责田长制日常工作。
各级田长按职能职责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耕地保护决策部署,负责开展耕地保护目标自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督检查等工作。
建立会议调度制度,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耕地保护重大问题。
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明确各级田长监督检查任务和相关考核工作。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报送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
今年以来遂宁市召开耕地保护专题会和耕地“进出平衡”调度会8次,现场督查考核2021年和2022年耕地“进出平衡”缺口恢复2次。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260.8503万亩。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有序恢复2021年度耕地“进出平衡”缺口恢复2.1101万亩。开展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整治撂荒地24.1604万亩。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1年结转任务11.21万亩。加强耕地监测监管,核查卫片图斑2072个、耕地面积1.3138万亩。 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研究建立遂宁市耕地保护十条措施。

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严守耕地红线作为一项铁的纪律,不断压实政治责任,创新工作举措,坚决守牢“国之大者”,捍卫粮食安全。
✦ 深入推进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地落实,将耕地保护与各县市区(园区)指标分配、项目安排、政策倾斜等挂钩,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 先后印发《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制止耕地“非农化”任务分工》《防止耕地“非粮化”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压紧压实部门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 利用“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契机,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注重宣传引导,凝聚保护共识,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坚持“以建促保”,积极探索“土地整理+”的新模式。“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产生新增耕地指标约8.1万亩;
✦ 坚持先人一步,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之初锁定新增耕地位置和面积,采取“全覆盖+精准打击”模式对涉及新增耕地的图斑进行全面踏勘,实现新增耕地看得见、指得出、能上图、能落地;
✦ 积极拓宽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来源,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纳入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使用,有效推动部省相关精神落地见效;
✦ 不断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按照“统筹规划、建管并重、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现代农业(水稻)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先后投入资金12.3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40.77万亩。
✦ 坚持“进出平衡”制度,不断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和审查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行为,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 充分开展建设占用耕地或永久基本农田论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
✦ 坚决落实“严起来”监管要求,以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强化日常动态巡查,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构建行政执法与行政检查衔接机制,对重点土地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公开查处。
✦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违法失职行为问责制和耕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和造成不良影响责任人的责任。

01完善保护机制
出台《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设立田长、副田长及市田长制办公室的通知》,强化耕地源头保护,设立县级田长 14 名、副田长 124 名,乡镇级田长 158名、副田长 690 名,村级田长 1189 名。
建立市级专项督查组,开展全域耕地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整改完成立行立改问题 2 个、需长期坚持问题 6 个。
✦ 探索推广“林下套种”“抽行间种”“渔稻共生”等复合模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 通过退草还耕、退园还耕等方式有序推进耕地恢复,2021 年流出耕地在今年完成“进出平衡”恢复 15352 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 332.29%。
✦ 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公司、农业种植大户复耕复种批而未用撂荒建设用地 104 宗 6158 亩,复耕率达 89%。

巴中市恩阳区建立“区、镇、村、网格”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把责任压实到网格,把监管落实到田块。目前,全区共设置田长及网格员2705名,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覆盖、无缝隙、零遗漏。
✦ 根据“三区三线”成果,分村分组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落地到户、监管到人;
✦ 设立“田长制”标识牌,注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人员职责和举报电话等,做到责任明晰、一目了然、接受监督。
“天上看”➤就是运用自主遥感监测技术和无人机实时监测;
“地上查”➤就是区级田长定期督查、镇级田长每旬抽查、村级田长每周核查、网格田长每周至少2次巡查,通过“田长吹哨、部门报到”,联动监管;
“网上看”➤就是依托“天府调查云”APP,实现耕地用途“全域、全时段”网上动态监测。
✦ 以“田长制”为基础,构建区级统筹、部门联动的耕地保护“一盘棋”格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5.6万亩,土地整理新增耕地9000亩,治理撂荒地2.4万亩,耕地“进出平衡”3400亩;
✦ 按照“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高校+企业+农户”等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 建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机制,将“田长制”纳入“四省五问”月度工作点评和“红黑榜”,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
7月以来,南充高坪区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恢复整改工作,助推全市耕地流出恢复工作逆势翻盘,坚决打赢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攻坚战。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耕地恢复整改工作汇报,专题研判形势、制定可行方案;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要求以现状进行调绘,严禁各种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分管领导多次参加省、市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专题部署会,细化举措、跟踪问效、督导推动;相关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对标任务清单,明确职能职责,确保工作不脱节、不断档。
根据国家下发任务图斑2635个面积3684亩,区自规局、区农业农村局分别抽派20余名业务骨干奋战一线,长乐、会龙、东观镇等组织30余名村干部有序指挥机械翻整土地,攻坚核对参考图层15个,高质量举证图斑8427个面积5600余亩,通过5149亩,超额完成1465亩,通过率达92%,以全市第一批次、全省第三个合格的成绩,报自然资源部审核。
做好准备提前进入情况➤作业单位抽派50余人组成项目专班,配齐项目软硬件设施设备。
认真分析全区耕地现状➤充分利用耕地流出流入特点,紧扣上级政策、熟读技术规程、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利用最新遥感影像比对,系统策划内外业作业重点区域,科学构建“外业举证+内业上图+省厅专家指导”的作业机制,仅用时40天就超额完成任务。
为持续推进中央、省、市有关耕地保护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溪区分局切实抓牢流出耕地整改,扎实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 细化各镇(街道)耕地流出整改任务,明确整改工作阶段完成时限,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 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等举措,积极督导各镇(街道)严格按政策要求规定推进耕地流出整改,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土地复耕。
✦ 南溪区分局会同区委目标绩效办、区农业农村局组成3个督查组,对各镇(街)2021年流出耕地整改工作安排部署及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流出耕地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 抓紧组织用地报批工作,积极完善项目用地手续,对已建成的违法用地图斑加快整改上报备案。
✦ 8月上旬,南溪区通过图斑找回和工程整改已恢复耕地1640.38亩,完成整改目标任务。
✦ 强化未雨绸缪思维,针对2021年耕地流出情况提前谋划2022年度耕地流出整改恢复工作,坚守耕地资源红线。
✦ 结合省厅下发耕地动态监测图斑对耕地“非农化”图斑开展合法性审查,对违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化”建设的图斑立案查处,对违规“非粮化”的耕地图斑及时指导镇(街道)开展恢复整改工作。